绍兴柯桥区上门抓老鼠-灭老鼠-除四害公司电话号码
中国卫生鼠害的研究现状
一、鼠类与人类疾病
在人类的传染病中,鼠源性疾病很多,对人类危害很大,我国关于鼠源性疾病的记载,可追溯到公元前的《黄帝内经》、《医说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鼠死行》等文献,它们就某些鼠源性疾病症状进行了确切地描述。在埃及、印度等文明古国,有关鼠源疾病的记载也可追溯到两千年前。随着科学的发展,鼠源性疾病的危害性日益为人们所了解,防疫灭鼠逐渐受到重视。
1. 鼠源疾病的严重性
据有关资料记载,鼠疫在全球大发生有三次:公元520~565年,流行于北非、中东和欧洲,累计病死约1亿人,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退。公元1346~1665年,鼠疫遍及欧洲、亚洲及北非,仅欧洲死亡2500万人,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宗教活动。我国死于此次流行者达1300万《瘟疫论》(吴有存,1642)。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894年,直到20世纪40年代。因交通发达,鼠疫波及亚、欧、美、非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,死亡1200余万人。由于医学的相对发达,进入20世纪后期,鼠疫病人显著减少,到80年代,全世界每年平均不足千人,但波及的国家仍达20余个。由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范围未有本质性的改变,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仍然很大,不可忽视。
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,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人数迅速增加(陈化新等,1992):20世纪50年代共发病3568人,60年代23164人,70年代143949人,80年代达到696074人。对人民的健康危害很大,影响到国际交往和贸易。进入90年代以来,发病人数虽未继续增加,但也未能稳步减少。
此外,钩端螺旋体病、鼠伤寒等等鼠源性疾病的发病人数、每年都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,对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影响很大。随着科学的发展,工作的深入,鼠源疾病的病种仍在增加。一些过去被误诊和不能确诊的病人,将被列入新的鼠源疾病的病例之中。
2. 鼠源疾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
鼠的种类多,分布广,密度高,与人类的关系密切,接触频繁;而且,鼠和人均为温血动物,存在着较多的共患病。据统计,在全世界的1700余种啮齿动物中,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约1500种;在我国180余种中,已查明可传播疾病者已近80种,它们的分布遍及全国,以鼠类为主要宿主的疾病疫区相当广阔。全国流行过鼠疫的疫区县超过500个,发现过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县约1200个。
鼠类作为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,不仅分布广,而且数量多。无论在居民区还是野外,它的密度都比较高,种内和种间接触频繁,疾病可在鼠间长传不息。有时,局部地区密度猛增,导致疾病的暴发流行。同时,啮齿动物和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禽兽,包括家禽和家畜。尤其是家栖鼠类的食物和活动场所,都依赖人类,经常直接、间接地接触衣被、食品和用具,传播疾病的机会很多。